
文|四季文史
众所周知,近亲在法律层面是不允许通婚的,一是伦理问题,二是近亲结合容易生出畸形儿。不过,在古代这种现象却非常普遍。
不禁要问,古人真的不知道近亲结婚的危害吗?当然不是。
(资料图片)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大意就是近亲结婚,他们的后代大都活不久远。那么古人近亲结婚都是被允许的吗?也不是。
《唐律疏议》中记载:同宗同姓,皆不得为婚,违者,各徒二年。
在唐朝,若近亲结婚,夫妻双方会各判两年监禁。
那么这里就存在两个问题:1.既然古人知道近亲结婚会触犯朝廷法律,他们为何还要联姻?2.古代近亲结婚不会生下畸形儿吗,为什么史料中鲜见?
近亲结婚在古代很流行
在古代,“表”字称呼的兄弟姐妹,根本算不上是直系亲属,只有用“堂”字称呼的,才算是真正的同族同宗。因此,在历史上表哥娶表妹的现象十分普遍。
不过在我们看来,“中表婚”就是典型的近亲结婚。那么,为什么这么受欢迎?
翻阅史料不难发现,在古代的一些朝代,上至皇亲国戚,下至黎民百姓,这样的近亲结婚现象司空见惯。促成近亲结婚的原因,大都带有“功利”色彩或者其他目的性,尤其是统治阶层,表现得更为明显。
在一些世族内部,婚姻是编织权力和势力网络的重要手段,所以宗族大家长们通常会选择两家关系较近或者有亲戚关系的家族进行联姻,而首选就是表兄弟姐妹之间的联姻,就是我们常说的中表婚。
诚然,这样的婚姻肯定不是建立在真爱的基础上,但近亲结婚却让宗族势力得到加强。联姻的双方,各取所需。这种联姻,跟历史上中原王朝发生的“和亲”类似,只不过和亲的双方没有沾亲带故罢了。
皇族内部,为了追求血统的纯正,为了维护统治阶层的整体利益,他们也会选择近亲结婚。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不胜枚举。比较有名的如刘盈与张嫣、刘彻与陈阿娇、王献之与郗道茂等。
汉惠帝刘盈在吕雉皇后的迫使下,娶了自己的外甥女张嫣,而张嫣过门的时候仅仅11岁。吕后的目的就是怕大权旁落,让儿子娶自己的外孙女,就是为了“亲上加亲”。
汉武帝刘彻娶表妹陈阿娇,就是典型的中表亲。汉武帝的父亲汉景帝与陈阿娇的母亲馆陶公主刘嫖是兄妹关系,所以这一对就是姑舅表亲关系。而“金屋藏娇”的故事,就源自于此。
同样,王献之与郗道茂也是中表亲,不过两人从小青梅竹马,有一定感情基础,两人婚后也很幸福,只是后来迫于皇家的权势压迫,两人不得不分开,王献之最后娶了公主。
中国是人情社会,讲究亲上加亲,这种中表亲在古代百姓群体当中十分受欢迎,虽然历朝历代不同程度明令禁止,可仍然屡见不鲜。
近亲结婚屡禁不止的背后
唐朝有:“诸娶姑、姨姐妹……并仿以奸论。”在宋代,“凡属姑表结婚者,各杖一百并离之。”
可即便如此,中表婚依然不能杜绝。
有句话叫存在即合理,撇开朝廷的法令,这种近亲结婚的存在自然有其生存的土壤。
首先,古代是男权社会,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封建社会的女子社会地位很低,几乎没有社会话语权,认为传宗接代只是男子占据主导地位,男子才是一个家族的宗亲和血亲。古代的宗法制认为女子始终是要走出家门,成为别人家的一份子,所以在古人看来,女子不是宗族的延续,她们只是“外人”。
宗法制的根深蒂固,使得表亲只是外亲,不同宗、不同姓,认为血缘关系并不亲近,所以通婚就变得“顺理成章”。
第二,门第观念。古代等级制度森严,通婚往往会变成大家族之间巩固自身利益的一种手段,其最突出的表现特点就是门当户对。也就是说通婚要在一个阶级内部开展,跨越阶级的联姻是不被允许的。皇族内部中的这种中表亲就更不必说说了。
历史上这种宗法制的影响可谓深远,虽然有些朝代出台了一些法律禁止近亲结婚,但不同阶层为了各自利益,甘愿冒险,使得一些民政制度流于形式。换句话说,上行下效,皇家尚且如此,近亲结婚在民间更是前仆后继。
1980年,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第二章明确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所以,对于古代根深蒂固宗法制的影响要想破除,确实需要一段时间。
中表婚为何不见畸形儿
众所周知,我们每个人身体上都可能携带有很多致病的隐性基因,近亲结婚将让许多带有疾病的隐性等位基因更可能的重新组合在一起,使得后代可能呈现出隐藏在父母体内的隐形遗传病。如果这样的话,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时,都携带了一半的染色体,这会使得后代的染色体遗传病的可能大大提升。
可见,现代的近亲结婚,是不被人们接受的。既然如此,古人也是人,近亲结合就不怕生下畸形儿吗?莫非他们有治疗畸形儿的办法?都不是。
史料上没有记录,并不代表没有。
在封建社会,男子是一妻多妾,丈夫所拥有的孩子不一定都是正室所生,还有一部分是侍妾所生,所以血缘关系就不一定非常紧密。这些小妾生的孩子跟家族的血缘关系就很淡,这种情况下,中表亲生下的畸形儿概率就低了不少。
另外,有些中表婚生下畸形儿时,他们的缺陷会被家族隐瞒下来,根本不会对外透露,而有些畸形儿还有早夭的情况,这样的孩子在旧社会是不会被记录在族谱上,他来人世间一趟的痕迹也会被抹掉。这两种情况看似没有记录,实则是真实存在的情况。
古代近亲结婚的根本原因还是人们认识不到位,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还是由于科技和文化的落后,再加上宗法制度的影响,人们对近亲不能结合的认识存在盲区。
以现代的视角对近亲结婚的认识来看,无论是堂兄妹还是表兄妹,都是近亲,只要是三代或者三代以内有血缘关系,都不能结合。
清朝时,由于近亲结婚导致社会上出现很多畸形儿,以致于后来威胁到统治阶层的利益,所以清廷严格律法禁止中表婚,但成效并不明显。清光绪还被迫娶了他的表姐(隆裕太后),也许两人没有行周公之礼,但两人依然是名义上的夫妻。可见,近亲结婚在古代很难根除。
中表婚一直持续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才被彻底根除,而我们最终也清醒地认识到,近亲结婚贻害无穷,确实不是危言耸听。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必删。)